找到相关内容1292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法学与佛学的对话

    一般人,身业不净,杀、盗、淫;口业不净,妄言、绮语(歪曲事实真相),、两舌;意业不净,贪、嗔、痴。身口意三业不断造业,但是你所造的业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,反作用力所形成的业种就深藏于阿赖耶识(就是藏识)中。当藏识中善种成熟的时候,就发财致富,兴旺发达;当种成熟的时候,你就灾难疾病,贫穷潦倒;当染种成熟的时候,就腐化堕落;当净种成熟的时候,就发心向善,要求净化内心,走修持的道路。它这样解释,也是...

    曲新久 李永军 杨佛兴 班文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93858470.html
  • 参悟佛教(2)

    人生的苦乐,皆由众生的业力所招致。前者是由于众生的共业,后者是由于个人的别业。所谓业力,也就是过去行为的结果。我人有身、、意三业,这三业,可以为,亦可以为善。言者,意念上的贪欲、嗔恚、邪见;行为上的杀生、偷盗、邪淫;语言上的妄言、绮语、两舌、。为善者,意念上的不净观、慈悲观、因缘观;行为上的放生、布施、净行;语言上的诚实语、质直语、柔软语、和诤语。而这些善恶之业,也就在我人一念之间的差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3958734.html
  • 团结起来,发扬佛教优良传统,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作贡献

    还要有戒律。佛教讲解脱,解脱与戒律是一致的。佛教有四个根本戒: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妄语(包括不说谎、不绮语、不两舌、不)。当然,作和尚还要守很多戒,但根本戒是这四个。今天讲道德是共户主义道德,所有...说从政治上说我是一个社会主义者,他说一切有良心的人都应该是社会主义者。还有一次我跟他说六和:戒和,纪律一致;见和,见解一致;利和,利益同均,物质生活共同享受;还有和,意和,身和。我问他“和”怎么翻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0159383.html
  • 人生佛教的经言祖语(2)

      宣布法化,调御众生,可治者治,可摄者摄,罚其罪恶,决其诤讼,扰其孤弱。皆令永断杀盗邪淫,亦令禁止妄言、两舌、、绮语,又使远离贪瞋邪见。   《华严经》卷六六   在家菩萨若得自在,为大国...,以德自称赞,他德既称赞,乃是自敬爱。   《菩提行经》卷三   视人之善,犹己之善;视己之善,犹人之善。念念同观,亘古无间。法界偕游四德城,方满最初誓宏愿。   视人之,犹己之;现己之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4259909.html
  • 佛教祈愿心灵的探索:以净土信仰为核心

    通总的忏悔“从无始已来,乃至今身”的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妄语、绮语、、两舌、破戒等等,无量无边的罪过(T47.447a)。而对于往生净土的期待,则是观察、礼赞西方极乐净土的“无有众苦,但受诸受”,...开示而悟道时赞佛的话:“妙湛总持不动尊,首楞严王世稀有,销我亿劫颠倒想,不历僧祇获法身。愿今得果成宝王,还度如是恒沙众,将此身心奉尘刹,是则名为报佛恩。伏请世尊为证明,五浊世誓先入,如一众生未成佛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0259927.html
  • 宗喀巴菩萨戒思想之研究(1)

    菩萨舍离杀、盗、邪淫、妄语、、粗言   、两舌、杂语、贪、恚、邪见,具持十善。”(大正九,页四七   五中)   此是就身口意之舍离恶行而具善,以说明菩萨所持之清净戒。   由以上的内容可以推知:《...戒与否的问题等等。   二、戒律的原则:就菩萨而言所当具备的因缘及方法,包括:行善、止,依不同的菩萨戒品级所判分的行持重点,以及菩萨戒无尽、菩萨毗尼的意义等。   三、护戒的内容:即了知重戒、轻戒的...

    王惠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0760060.html
  • 宗喀巴菩萨戒思想之研究(2)

      “不退转大士持戒,身自不杀,教人不杀;身自不盗,教人不盗   ;身自不淫,教人不淫;身自不两舌、、妄言、绮语、嫉妒   、恚、痴,是十戒皆自持。复教彼守行,梦中自护十戒,面见如   是。”(...一切,通   达于善法。持戒及毁戒,不得此二相。如是见法性,则持无漏戒。   ”(大正十五,页八六上)   已达不退转的大士,即一般所说的八地菩萨,其持戒的内容即是十戒   :身、之七支、意之三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0860061.html
  • 大乘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

    “行教”(或制教),又将后者统括为止持、作持二门。止持者,即戒本中“五篇七聚”的规定,“方便正念,护本所受,禁防身,不造诸,目之曰止。止而无违,戒体光   页215 洁,顺本所受,称之曰持。...         ┐不两舌(不挑拨是非)   |不(不骂人,说人坏话)├ 四口善业不绮语(不花言巧语)   ┘ 不贪欲          ┐不嗔恚          ├ 三意善业不邪见(不违背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2460071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蓝图(上)

    自然净。”(《历代法宝记》)  “见人之过,不得言;己身有,则应发露。”(《诸经要集》)  “常省己过,不讼彼短。”(《维摩诘经》)  “见善努力,闻莫亲;纵居暗室,如对大宾。”(《缁门警训》)  “常自观察己所行,不见他人所阙失,与众和颜无违诤。”(《月灯三昧经》)  “常说柔软语,远离于。”(《大方广十轮经》)  “莫于他边见过失,勿说他人是与非;不著他家净活命,诸所恶言当弃舍。”(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3760085.html
  • 缘起法泛谈(2)

    以慧杀。  所谓十不善业者,即杀、盗、邪淫(约在家众言)、、妄语、绮语、两舌、贪、瞋、痴。此十种法,即所谓不善法。若能将以上欲不善法除尽,便可不违于道。诸法缘起,亦就不违于性了。  谈到无生,约...,数数生起。故往来六道生死者,以因缘起故。同时于道中,生死相续不断,诸缘和合则生,诸缘破散则灭。诸缘破散已,另有新缘相续而起。于是生死不断,轮回相成。  众生心念于善,则善业生。念于,则业起。众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1660410.html